上古史头条:汉字是华夏五千年前的二进制手提笔记本电脑
摘要:
前几天与人谈论繁体的“孫”字,没想到歪打正着竟牵扯到汉字的造字正是华夏五千年前的手提笔记本电脑。汉字由结绳造字是一般都能认同的共识,但这个共识的基础并不牢靠,因为其是与汉字是象形字...
前几天与人谈论繁体的“孫”字,没想到歪打正着竟牵扯到汉字的造字正是华夏五千年前的手提笔记本电脑。
汉字由结绳造字是一般都能认同的共识,但这个共识的基础并不牢靠,因为其是与汉字是象形字的一般共识相矛盾的,而结绳的方式并不适合于象形。
结绳主要只有三种表达形式的变化,其一是绳的直线(类似二进制的“1”),其二是绳结的点(类似二进制的“0”),其三是目和网(类似二进制进位退位的“位”),最多再加上绳子质地的变换和绳索粗细的变换等,二进制本身也不适合做给人看的直接表达,毕竟直接的“1”和“0”是太单一了。
不过,“孫”这个字很有意思。
1、其“子”——“小”整体空间很像“位”,起始位是“子”, 末端位是“小”。
2、起始位的“子”可归结为“系”最上面较平的“丿”,这个“丿”实际上是悬吊结绳的“网纲”。
3、就“纟”的字形的笔画来讲,其直的笔画是“绳”,“折”的笔画相交点是“结”,“纟”的字形在这里表达的是比“纲绳”细微的绳子,这就是“小”,或者“小位”。
总体上来讲,“孫”的字义是在“子”之下,比“子”更“小”的人,后来不需要强调“纟”是比“纲”更细小,于是演化出“孙”。
所以说,最早的汉字是由结绳造字而来,其最早的形态主要跟“绳”相关,最早的规整汉字是跟“绳”的形态最近的“篆书”,由黄帝前后的时代开始出现,而黄帝就叫“公孙”,当然也是“公孫”,甲骨文及其它的象形字只能是随后才来。
汉字当之无愧可称为“绳文”,“篆书”当之无愧可称为“绳文”。
“绳文”在使用时是环颈而挂(卦、褂子),从一开始就伴随华夏部族联盟的纵横运作,是当时华夏的二进制手提笔记本电脑。
(丁丁哥/20210305/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