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何捷:我的笔记本

博主:投稿投稿 2024-01-13 13:04:02 145 0条评论
摘要: 本文约2100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故事会编者按:教育从来不缺故事。这里是《中国教师》杂志的教师故事会,邀请您来讲一讲自己的故事,关于教育,关于生活,关于家庭,关于成长。您是来,还...
故事会|何捷:我的笔记本

本文约2100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故事会|何捷:我的笔记本

故事会

编者按:

教育从来不缺故事。这里是《中国教师》杂志的教师故事会,邀请您来讲一讲自己的故事,关于教育,关于生活,关于家庭,关于成长。您是来,还是来,还是来呢?故事会投稿邮箱:heartedu_sx@163.com

故事会|何捷:我的笔记本故事会|何捷:我的笔记本

何捷, 作家,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 ,福建省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秘书长,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协成员。“游戏作文”“百字作文”创始人和倡导者。

我的笔记本

2012年开始,我才有了使用笔记本的习惯。

本子,是在一次培训的时候发的,普通的黑皮小抄。用到今天,封面上布满了透明胶,要是没有这些“看不见的卫士”守护,黑皮早就散破开,露出腹中粗糙的厚纸板了。正是这样的封面,让笔记本有了一种特殊的凝重感,仿佛是哪一座古墓中出土的文物,先前与之朝夕的都是王侯将相……

之前,我习惯用纸,随手写,随手扔。用笔记本完全是受了刺激。2012年在江苏看到薛法根老师手中的笔记本后,心中羡慕、嫉妒、后悔……百感交集。马上准备了一本,在第一页中写到:

2012年11月3日,于江苏江阴华西村参加江苏省“苏派语文”高层论坛。遇薛法根老师,幸与之同台论谈。期间,见法根手抄笔记,蝇头小楷,密密麻麻。法根时而翻看后侃侃而谈。心中顿悟:名师之名,非一日之功也。返闽,翻出此簿,从头开始……

到写下此文的2013年10月23日,一本笔记本用完了,居然陪着我走了近十个省,积累了十余个讲座,数个即兴设计的课例,百余个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有数篇文章的底稿,读书笔记若干……零零乱乱,全无章法,丝毫没有当初偷窥到的法根笔记本中那样妙相庄严,循规蹈矩的文字列阵,想来更不能作为“某某手抄本”公之于众,百年后在某私人博物馆展出。心有不甘,决定用此文为其立传,也不枉它一年来为我出的大力。要知道,期间在浙江瑞安,我将它遗失在讲台上。回闽后立即感觉身心不适,原来是法器不在。于是火速致电,幸好友人快递送回,一切才复又趋于平静了。

这黑皮笔记本随身携带,甚为贴心实用。偶发灵感,记;阅读妙语,记;先生慧语,记;信手涂鸦,记;友人课例,记;心情物语,记……记记记,我就把自己记成了一个坐拥素材,随机灵动,轻松自然,出口成章的老师。有时候素材一闪而过,就像传说中的蒙面机遇之神与你擦肩。旁的人就无奈错过了,而我不同。凡此灵光闪现时,我从容取出笔记本,它好像一个专业的捕捉容器,一下子就将其定格。好东西,看你往哪里逃!

更具价值的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循环:因为有它,我有了带包的习惯,带了包,人显得优雅一些,不会那么野性十足,放荡不羁;带了包,我随身携带的书就有了藏身所,就不会遭受风雨侵蚀之苦,阅毕仍旧如新;看书增量后,人更加有底气,对教学更加有想法,课上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最后,课上得多了,好了,笔记中的内容有了更新,充实……如此循环,好事都归功于小小的笔记本。

怎么能不写写它,它也是有灵性的,别的不说,光是里面的文字就承载我一年的思想,对于我,价值几何!

故事会|何捷:我的笔记本

黑皮笔记本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一次在江苏和吴勇老师的团队磨课,之后吴老师邀请我做一个即兴讲座。入座后,我模仿法根老师,取出笔记本,冷静翻找那熟悉的、早已经写就的几页,上面有一个话题“小学作文写真的再思考”。笔记中记录的是关键词,重要观点,而我心中储备的是大量的案例、素材,两相结合,浑然一体。我天马行空地说起来。吴勇老师听得连声叫好。课后,一直要我给他看看这神奇的笔记本。

还有一次在北京上课,课后由著名的教研员吴琳老师评课并做互动。我照例翻开笔记本,里面记录了我之前上这节课的诸多感受以及他人的评价。那次的互动气氛融洽,热烈,观点丰富多元。吴老师惊诧我作为一线教师能有这样的积累,对我不停翻看的笔记本产生兴趣。

在杭州听建刚讲阅读课,心里喜欢,马上写就随感,笔记中说他是阅读教学中的真庖丁,课文就是牛,两者遇见,那不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庖丁解牛式的文本解读舞蹈。文章写在观课的同时,发表于回闽后的一个月。笔记本,记录着我的思想,也记录下名师的智慧,融合与承载是它最擅长本事。

笔记本看得多了,就好像在随时复习,让我提高效率,节省不少时间。将讲座稿写下,在去讲座的路上可以准备;将课的设计写下,在课前可以温习巩固;将灵感写下,在忘记时可以重拾;将他人的言语写下,在自己需要时可以参考;将文章的结构、提纲写下,在电脑前可以重新梳理、输入、对照、修正。有时候讲座、课例、文论都在其中的几页,讲得多了,就可以脱稿。即便脱稿我也习惯拿着笔记本。手中有剑但不出锋,持剑就成了一种优雅淡定的风度,从容不迫的底气。当听者发现这个老师能数小时讲话而不用幻灯,不看稿,大感不可思议的时候,我知道是小小的笔记本给我带来这样的礼遇。

你说,我能不写它,不谢它么!

先前我也听闻“某某记录多少读书笔记,某某写下多少个人随笔”。我从来不屑。猫有猫路,鼠有鼠道。我习惯电脑写作,对于手抄笔记向来排斥。这一年我才体验:笔记与电脑写作完全是两回事。随时笔记,就是踏上作家之路必须养成的习惯,是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是记录思维闪光点的有效手段,也是你留存自己思想的藏宝箱。电脑,就只能是笔记的再梳理,原创的,鲜活的,灵动的,突发的,精彩的,最有价值的,都在笔记中。所以,小小笔记本成了我的挚爱。

如今它要退休了。但命运注定它退而不休。因为我时常要翻看之前的笔记。它有了接班人,一本如出一辙的笔记本。今夜,我为接班人的封面黏贴上了透明胶,这如同给即将远行的路人带上行囊。我在心里告诉它:这是祖辈的遗风,从现在开始,你要伴随我闯天涯……

故事会|何捷:我的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