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退市,财务造假只是堕落的“遮羞布”

博主:投稿投稿 2024-01-09 12:57:02 63 0条评论
摘要: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这句广告语,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一段时间,主要电视节目前都会有这则广告,而东芝这家日本企业,也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企业,东芝生产...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这句广告语,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一段时间,主要电视节目前都会有这则广告,而东芝这家日本企业,也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企业,东芝生产的产品、特别是白色家电,则与松下、夏普、索尼、日立等一起,成为中国消费者的选择之一。一段时期,东芝还被认为是高档家电产品的代表。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知名度很高、市场影响力很大、口碑也一直比较好的企业,竟然要退市了,确实有点让人出乎意料。但是,事实就是如此。2023年9月21日,东芝公司在官网宣布,由多家日本国内企业组成的“日本产业伙伴(JIP)”投资基金从上月开始,以公开要约的方式在市场上对东芝进行收购,到本月20日为止,该基金已持有东芝78.65%的股份,超过所有表决权的2/3,完成了此次收购。据读卖新闻报道,本次收购价格为每股4620日元,总额达到2万亿日元左右(1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74亿元。

东芝退市,财务造假只是堕落的“遮羞布”

虽然在一般人看来,东芝的这次被收购,感觉更像是一次重组,而不像被收购。股价仍然高达4620日元,折合人民币超过200元;收购总额高达2万亿日均,折合人民币达到970多亿元,且只是收购了东芝78.65%的股份,东芝的总价值仍然可达1200亿人民币,堪称一家很值钱的企业。

但是,这是东芝,那个曾经在市场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的东芝,落到被收购的地步,哪怕再值钱,也是一种堕落,而不是一种荣耀。要知道,东芝可是以收购其他企业为标杆的企业,从1875年成立到堕落前,不知收购了多少企业,直到2006年,还以50亿美元买下西屋电气(核子反应炉制造商)77%的股权。如果没有巨大的收购能力,东芝可能没有松下、夏普、索尼、日立等发展得快,也不可能与松下、夏普、日立、索尼等齐名。

然而,也就是短短的9年时间,随着2015年财务造假丑闻的爆发,东芝就从一个买家变成了一个卖家,依靠变卖资产维持生存了。图像传感、生活电器、电视机及相关周边设备、电脑、医疗系统等方面的业务,都全部或大部分被卖给了其他企业,特别是将占储存器市场份额世界第二的闪存芯片业务卖给了美国的贝恩资本,标志着东芝已经完全堕落、没有东山再起的希望了。

东芝退市,财务造假只是堕落的“遮羞布”

很多人认为,东芝的堕落,是因为财务造假。如果不是因为财务造假,可能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境况,不需要通过退市来维持生命。显然,这是没有看到问题本质的想法。恰恰是,财务造假不仅不是东芝堕落的根本原因,还是东芝堕落的“遮羞布”。如果没有这块“遮羞布”,东芝的市场价格可能还没有这么高。

必须看到,东芝之所以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最主要的还是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经营业绩不佳。作为一家专门通过并购其他企业、占有他人创新成果的企业,从他确立并购目标起,就已经决定了东芝今天的命运。就像过度仿制会影响创造一样,过度并购也会影响企业的创新动力。反正只要有钱,就把别人的创新成果花钱买过来,而自己则很少投入足够的创新资源。短期内,效果一定比善于创新的企业明显,扩张速度、发展效率也一定比创新型企业快。但是,从长远来看,真正能够在市场站稳脚跟的企业,还是创新能力强、创新意识浓、创新动力足的企业。因为,创新本身就是再创业的过程,会让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业热情,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像东芝这样靠钱买创新成果的企业,一旦“钱”不再万能,企业就面临危机。

东芝退市,财务造假只是堕落的“遮羞布”

为什么会出现财务造假现象,说到底,就是经营业绩不好了,市场没有竞争力了,效益下滑了,为了维护市场的“声誉”,避免被投资者抛弃,便想用造假手段来维护外在形象,保留一点“尊严”。殊不知,这样的“遮羞布”,原本就是“皇帝的新装”,一旦纸包不住火了,也就只能使财务造假丑闻暴露,从而让企业瞬间跌下神坛。类似现象,在商界并不少见,几乎所有财务造假的企业,都曾经有过光鲜时刻,而光鲜的背后,则隐藏着虚假繁荣,而不是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真正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所以,从东芝退市的案例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外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只要不把着力点放在自主创新上,不时刻关注企业的创新工作,不具有危机意识,企业都会出现问题,并最终被市场淘汰。(文/谭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