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日元私有化落定,上市74年的东芝做错了什么?
经历了一系列“卖身”后,东芝的结局终于尘埃落定。
近日,日本东芝公司宣布,由私募股权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牵头的2万亿日元(约合135亿美元)要约收购已获得成功,超过一半的股东参与此次收购,达到将公司私有化的门槛。
目前,JIP持有该公司78.65%的股份,该交易完成后,东芝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
作为日系企业的巨头,东芝一直是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其产品甚至被认为是市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
在1996年的世界财富500强榜单中,东芝以530亿美元的营收,高居第32位,排名在索尼、本田、雀巢之前。
然而,东芝在21世纪初的几年里却逐渐失去了市场地位,今年,东芝已跌出2023财富500强榜单。
那么,是什么让百年东芝走向了退市?
辉煌东芝,闪耀日本
东芝是一家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牌日企,它的历史要从1875年说起,日本发明家田中久重在银座炼瓦街创立了店铺兼工厂,成为东芝的前身。
早期,东芝是以电灯业务起家的,当时东芝的另一位创始人藤冈市助参与了日本第一批电灯(弧光灯)的研究,并于1890年与三吉正一携手创立了“白热舍”。
后来,东芝的业务逐步扩张至家电产品、生活产品、信息通信、半导体等领域,公司于1949年在东京证交所上市。
东芝是日本人的骄傲,曾创造过许多“日本首创”,包括日本第一台雷达、第一台电饭煲,第一台晶体管电视与微波炉、第一台笔记本等。
鼎盛时期,东芝的家电业务收入占到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与夏普、松下成为日本白色家电“三巨头”。中国人对东芝也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东芝的黑白电视机是国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东芝还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曾发明NAND闪存芯片,2000年时,东芝半导体的销售额跃居世界前列,继英特尔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位;东芝还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其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东芝的数控机床技术也是世界前列。
美苏冷战时期,东芝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禁令,以35亿日元的高价向苏联出售了4部五轴联动数控铣床,而苏联借助这些机床,制造出先进的推进螺旋桨,使其核潜艇的噪声大降,美国还因此制裁东芝。
但是一切的辉煌终成为过去,近十年来,东芝的经营状况下滑。从营收上看,东芝的营业收入从1996年的53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631亿美元后,开始持续下降,2022年时,东芝营业收入仅为297亿美元。
这期间,东芝不断靠着“割肉”续命,2015年,将图像传感器业务卖给了索尼;2016年,将家电业务卖给了美的;2017年,将电视机业务卖给了海信;2018年,将电脑业务卖给了夏普;2022年,将暖通空调业务卖给了开利。
除此之外,东芝还多次传出并购重组方案,但是都没有成功。
业内人士分析说,这可能与东芝握有敏感技术有关,日本有关方面对投资方的选定特别慎重相关。终于,在拒绝了多个意向后,东芝于今年3月接受了日本国内企业组成的资金联盟、日本产业伙伴(JIP)的收购提案。
东芝为何衰落?
提到东芝,很多人都会扼腕叹息,一个曾经的世界级企业为什么会这么快地衰落?
事实上,东芝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之内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莫过于东芝在核电和半导体业务上的失利。
先看核电业务,2006年时,东芝为了开拓全球核电市场,斥50亿美元的巨资买下美国西屋电气77%的股权。西屋电气是一家核子反应炉制造商,不仅为美国航母提供核动力技术,还是世界核标准制定者。据有关资料显示,东芝该笔收购价格几乎溢价了近3倍。
此项收购完成后,东芝同时掌握了沸水反应堆技术和压水反应堆技术,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核电公司,也收获了一批订单。
但不幸的是,2年后,东芝便遭遇了经济危机;5年后,又有9.0级的地震加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
特别是2011年福岛核电站的爆炸,让东芝的核电业务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在爆炸的核电站6个反应堆中,3号机和5号机反应堆由东芝供应,其中3号机损毁最严重。
此事故后,东芝成为众矢之的,不少已到手的订单也被取消,再加上世界各国都紧急叫停了核电项目,东芝梦碎核电。
而东芝的另一个高端业务——半导体业务也不景气。东芝曾经是重要的芯片制造商,销售额一度仅次于美国的英特尔,但21世纪以来,在台积电、三星等企业的步步紧逼下,东芝的市场份额不断丢失。
2018年,身陷困境的东芝将半导体业务剥离,以大约2万亿日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包括美国贝恩资本在内的企业联盟,东芝半导体摇身一变更名为铠侠株式会社(Kioxia),但依然是亏损不断。
另外,东芝的下坡路也与财务造假相关。经营状况不佳的东芝,为了维持账面上的繁荣,走上了财务造假的不归路。
2015年9月7日,东芝向公众表明,在过去七年虚假夸大收益情况,比实际收益高出2248亿日元(约合19亿美元),这一金额是这桩丑闻案被调查之初预计金额的四倍多。
参与调查的委员会表示,“包括最高层在内的管理层有系统地涉及此事,目的是故意夸大净利润,几乎所有部门都涉及这个问题。”委员会称,东芝的财务官员“刻意系统性地掩饰此事,蓄意不向审计人员充分说明情况。”
造假事件曝光后,东芝股价大跌、市值缩水40%,包括社长在内的16名董事有半数辞职。东芝的形象一落千丈,财务状况也进一步恶化,为了摆脱困境,东芝被迫寻找收购方,以换取资金和资源,就是东芝退市的直接原因。
日本经济还有看头吗?
东芝的衰落其实是日本经济衰落的一个缩影,在日本经济繁荣时,东芝是全球知名电子制造商,而日本经济低迷时,东芝也资不抵债被迫“卖身”。
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承接了大量的制造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制造”长期凭借其优越的产品性能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享誉全球,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狂热追捧。
有资料显示,在日本经济最红火的时候,全世界90%的数码相机是日本制造,日本持有全球37%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和66%的半导体原材料。在全球50强企业名单中,日本拥有三菱、丰田、松下、日立、索尼、本田、日产等全球知名企业。
但在全球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制造业逐渐向低成本的中国和韩国转移。特别是在中国制造巨大的性价比优势+强大的学习能力之下,日本企业的优势逐渐减弱。
不止东芝,日本有不少老牌公司都经历了“卖身”之痛。比如,夏普将66%的股权卖给了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日立将海外家电业务60%的股权卖给了土耳其的企业阿奇立克,三洋卖给了松下,松下将半导体业务卖给新唐科技……
甚至还有不少日本企业选择造假。比如,日产质检/排废油耗数据造假,雷克萨斯车辆监测数据造假,三菱汽车油耗数据造假,神户制钢所品质检测数据造假,日本东丽公司质检数据造假……
为了让各位看客更直观的感受到日本经济的变化,笔者调取了一组财富500强的数据。1996年,日本有99家企业上榜,到了2023年,日本只有41家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腰斩。
不仅在原有的优势行业失去了竞争力,在过去30年,伴随着经济泡沫破裂,日本社会陷入经济增速低迷、通缩、资产负债表衰退、消费欲望低、人口下降和老龄化的泥潭,年轻人减少也导致日本企业的创新力减退。
梁建章在《人口战略》中深入分析了日本老龄化对创新和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日本长期的低生育率,其人口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恶化;创业和创新活力的缺失,使得日本在高科技创新的竞争中被美国和其他新兴国家击败。老龄化社会的影响会自我强化,因为相对庞大的老年人占据公司的高级管理职位,年轻人晋升速度和创业活力下降。因此,不仅日本的大公司的创新活力下降,而且也缺乏新的创业公司。”
纯电动汽车就是明显的例子,眼下几乎很多企业都在全面转型电动车,但日系品牌大多致力于混动车的研发,这导致日系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下滑。当然,日本汽车押注其他新能源方式,这当然也是新的机会,但是电动汽车并不简单是看动力,核心点在于电能转化成智能,这背后还有自动驾驶技术的竞争。
当然,尽管日本企业在电子消费和汽车领域的掉队不可否认,但也不能说明日本经济未来就一定继续滑落。毕竟这些年来,为了保持竞争力,日本企业也开始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半导体、精密仪器、医药、新型材料等细分领域,日本均有所建树。
今年,日本东京房价又涨了,外资也大量涌入,不少人认为日本经济将要脱离衰弱,重新释放活力。但长期来看,在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创新力匮乏等问题的影响下,日本经济依然有很大的挑战。
总之,日本经济到底是找到新的发展曲线转型成功,还是重振无力,非常值得我们中国长期关注,因为日本和中国同为东亚国家,在发展情况上有一定的相似度,提前准备日本碰到的问题,其实就是帮我们自己。
参考资料:
1. 《光环和纷争并存的东芝走向退市,70多年的资本市场故事画上句点》36kr的朋友们
2. 《东芝变天,清醒还是绝望?》半导体产业纵横
3. 《先割肉、再卖身:日本东芝为何落得如此下场?》正解局
4. 《日本国内联盟向东芝发起公开要约收购》日经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