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本选购指南:一文看懂2023年游戏本硬件,让你买本不吃亏!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玩家直呼内行
行业内卷的加剧导致游戏本产品的迭代进化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Intel 和 AMD 在 CPU 市场的竞争尚未分出高下,就已经加入了另一边的独立显卡战场,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选择。另外大容量 PCIe 4.0 固态硬盘、DDR5 内存、2K 高刷屏幕已经在高端游戏本市场实现了基本普及,不过定位稍低的产品还会采用一些成本更低的硬件,新老并存的现象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存在。
竞争加剧对消费者来说固然是一桩好事,但随之而来的是混乱的产品布局,复杂的产品型号,甚至有不少坑是厂商们亲手挖出来的。这时就更需要我们擦亮双眼,避免落入到精心布局的陷阱之中。这一期的【游戏本选购指南】,把每一个部分的硬件掰开揉碎讲给你听,只为让你买到最适合自己的游戏笔记本!
CPU:Intel 能买新不买旧,AMD 首选 704X 型号
消费级游戏本处理器的选择有且只有 Intel 和 AMD 两家,我们可通过型号后缀快速辨别 CPU 的定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处理器。目前适合游戏本的 CPU 主要分为 H 和 HX 两种,H 系列处理器的基础功耗为 45W,HX 系列处理器的基础功耗则是55W,这里的基础功耗指的是标定 TDP,与实际的满负荷运行功耗是两个含义。
Intel 这边比较简单,大家可以在 12 代与 13 代之间做选择,11 代以及更早的处理器就不要看了。在数码产品买新不买旧的环境下,可根据预算以及产品的售价,优先选择 13 代CPU,当出现旧处理器配 40 系显卡和新处理器配 30 系显卡的情况时,如果打游戏多一些,还是建议优先选择搭载了 40 系显卡的机器。
对于预算充足的游戏玩家而言,频率更高的 HX 系列 CPU 是最优选;但对有生产力需求,并且预算有限的玩家来说,H45 系列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一代的 HX 处理器在核芯显卡方面阉割比较严重,H45 在一些需要核显加速的场景下,会有更好的表现。总之选购游戏本时优先考虑 HX 系列,并且不要用延续之前 i5<i7<i9 的思维模式,HX 系列的加入让整个判断变得更加复杂了起来,需要根据售价、需求进行详细对比,可以查看下方文章了解详细的选购攻略。
AMD 在调整了 CPU 的命名规则之后则显得更为复杂一些,主要是因为锐龙 7000 移动端 CPU 夹杂着一些旧架构的马甲款,这让很多玩家会不小心就买了新瓶装旧酒的 CPU。另外锐龙 7000 移动端 CPU 则是用功耗更低的 HS(35W)系列取代了 H(45W)系列,这样一来 AMD 锐龙的 HX 系列性能优势就更为明显了。
整个锐龙 7000 移动端 CPU 家族中,仅有 7040HS 系列和 7045HX 系列采用 Zen4 新架构,新架构不仅在性能上有大幅提升,同时能效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对于游戏发烧友而言,可选择功耗更高、性能更强 7045HX 系列CPU,对性能没有那么高要求,也可选择 7040HS 系列CPU。而那些马甲款的“新”CPU则是对比老款产品的价格,哪个划算买哪个。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年会有不少品牌推出锐龙 7X3X 处理器+40 系显卡的游戏本,在价格合适、产品力合格的情况下,这种产品也是可以购买的。更多关于本代锐龙 7000 处理器的选购方法,可以查看下方文章。
显卡:DLSS3强势升级,建议首选RTX 40显卡
万众瞩目的 RTX 40 系列笔记本显卡已经正式上机,各大主流品牌的产品悉数发布,在正式开始我们的显卡攻略之前,来仔细阅读下面两张图。
RTX 40 系显卡天梯图
RTX 40 系笔记本显卡能耗曲线
通过两张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全新的 RTX4090 以压倒性的性能优势位居榜首,性能比同等功耗的 RTX4080 高出 33%,是现阶段移动端显卡「霸王」,性能玩家首选;
- 140W 的 RTX 4070 与 155W 的 RTX 3080 和 150W 的 RTX 3070Ti性能接近,新显卡功耗比提升巨大;
- 105W 的 RTX 4050 性能接近 130W 的 RTX 3060,入门玩家可以选择;
- 在 50W 功耗时,RTX 4050 和 RTX 4060 的游戏性能差距非常小,轻薄全能本如果配备了这两款显卡,需要注意辨别显卡功耗释放等级,低于 50W 就没有必要选择 4060 版本了。
- RTX 4050、RTX 4060 在 100W 之后的性能变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两款显卡的满功耗设计均为 140W,因此无需追求满功耗设计版本。
- RTX 4080 在 100W 功耗时也有远超 RTX 4070 的游戏性能,且高功耗下的性能提升幅度也比较可观,因此购买 RTX 4080 游戏本建议优先选择满功耗版本。
在理论性能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的一点是新一代显卡的 AI 超采技术,NVIDIA 有 DLSS 3,AMD 有 FSR 2.2 和 RSR,Intel 则有 XeSS,三家技术名称不同,实现效果不同,但底层原理是相同的,都是让显卡生成低分辨率图像,再通过 AI 超采输出高分辨率图像,从而降低 GPU 的运算负载,提升画面帧率。
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DLSS 3 目前仅适用于 NVIDIA RTX 40 系显卡,RTX 30/20 系都无法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帧数红利。DLSS 3 的帧数提升相当明显,并且画质表现已经非常接近原生画面,可以大胆开启使用。DLSS 3 也是三家里面技术最成熟、实现效果最好的超采技术。
另一边的 AMD FSR 是开源技术,不仅支持 AMD 自家显卡,也能够支持 NVIDIA 和 Intel 的显卡,开放性一流,同样的,FSR 需要游戏支持,FSR 1.0 的画质效果比较差,FSR 2.0 提升了许多,只是实现效果相对于 DLSS 3 尚有差距。
AMD 除了 FSR 之外,还有 RSR 技术,RSR 通过 AMD Radeon 显卡驱动实现超分采样,因此只能支持 AMD 自家显卡,但好处是 RSR 技术无需游戏开发者进行单独适配,任意游戏都可以通过 RSR 实现帧数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普通游戏的运行体验。它的画质效果相对于 FSR 差一些,适合单纯的帧率提升目的。
Intel XeSS 仅适用于 Intel 的锐炫显卡,实现效果与 DLSS 2 相差不大,不过目前市场上的可选的游戏本终端产品不太多。
得益于新一代显卡的高能耗比,今年强烈不建议大家选择配备了上一代显卡的游戏本,即便是同等性能级别,有着 DLSS3 技术加持的 RTX 40 系显卡,在实际游戏中也有着更好的性能表现。至于 AMD 和 Intel,一方面是这两家的笔记本显卡在性能层面尚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则是终端产品比较少,目前不建议大家选购。
总之,今年买游戏本,配备了 RTX 40 系显卡的产品一定是首选中的首选。
内存和固态硬盘:出厂16GB+1TB保底,升级拓展需要注意
内存和固态方面,其实游戏本并没有留给玩家太多的代际选择空间(比如同处理器和显卡的游戏本大多没有 DDR4 和 DDR5 的配置区别),甚至这两者迭代所带来的实际体验提升也处于感知不强的阶段。
以内存为例,下面是英特尔官方在 12 代处理器加 RTX3080 显卡的基础上,分别搭配 4800MHz DDR5 内存(这也是目前 DDR5 游戏本的主流频率)和 3200MHz DDR4 内存的理论跑分对比,可以看到二者成绩是互有胜负的。这是因为现阶段 DDR5 内存在带来更高频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时序,实际延迟表现甚至要高于低时序的 DDR4 内存。
所以我们在购买时关注的重点应该是起步容量,以及后期可以升级拓展的余地。我个人认为比较舒服的配置是 16GB 内存加 1TB 固态起步,并且拥有双内存插槽加双固态硬盘位。如此配置再搭上国产存储颗粒崛起的快车,内存和固态的升级成本势必会越来越美丽。
那么内存和固态升级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先来说 DDR5 内存,按照我们对内存实测的经验结果来看,目前 DDR5 内存的兼容性远不如 DDR4 内存,所以在升级时应尽量选择同品牌同型号同频率产品。其实相较 DDR4 内存来说,DDR5 有两大升级点,一是单条容量上限更高,二是单条即能实现双通道传输,所以如果只是求稳的话也可选择购买单条大容量 DDR5 内存。
再来说固态硬盘,如果是双盘位升级,做系统和存放重要素材的主盘,我一般还是会选择三星、西数的顶级或者次顶级的固态,主要是想要一个大牌售后做兜底。而存放游戏和影音等娱乐资源的从盘,我则会去大胆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品牌,例如现如今的达墨、梵想等,主打的是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大的容量。
感慨一下,在国产存储颗粒的助力下,现如今包括三星、西数等在内的国际大厂也纷纷开启固态硬盘大降价模式,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绝好的事情。
屏幕:认准三种主要参数,额外认证作为补充参考
无论是游戏本还是普通笔记本,屏幕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判断一块屏幕是否优秀,主要看分辨率、刷新率和色域覆盖这三部分。目前比较常见的规格是 2.5K 分辨率、120Hz 以上刷新率、100% sRGB 以上色域范围,2023 年的游戏本的屏幕满足这三个要素,大概率就是一块好屏了。
- 分辨率:指屏幕上显示的像素点数量,其影响图像显示的清晰效果、细腻程度,目前大部分游戏本的屏幕分辨率是 2560×1440(16:9)和 2560×1600(16:10)两种,在宣传中都被叫做 2.5K 屏幕,二者只是屏幕比例差别导致的分辨率差异,显示效果细腻度没有本质区别。当然市场上还存在一些 1920×1080 分辨率的入门机器,预算不足的玩家也可以考虑,但更低就不要看了,大多是电子垃圾。
- 刷新率:指的是屏幕每秒钟显示帧的频率。它影响画面显示的流畅程度,屏幕刷新率越高,画面的流畅度也就越高。目前游戏本配备的屏幕刷新率主要有 60Hz、120Hz、144Hz、165Hz、240Hz 五种,除了 60Hz 之外,都可以称为高刷新率,高刷新率在 FPS 游戏和竞技类游戏中能够明显提升使用体验。
- 对一般玩家来说,120Hz 或者 144Hz 就达到了“够用水准”,专业玩家或是职业选手则对刷新率更敏感一些,可选择 165Hz 或更高的刷新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时分辨率越高对显卡的负载就越高,显卡性能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分辨率来提升帧数,选购游戏本时也要综合判断你玩儿的游戏在什么样的配置下可以输出到高刷新率。
- 今年京东方发布了可变屏幕黑科技 HSR,能够在 4K/120Hz 和 FHD/240Hz 之间切换,可兼顾不同场景下对高分及高刷的需求,不过目前只能进行冷切换,需要用户重启才能调整,实用性有待商榷。
- 色域覆盖:影响屏幕色彩表现的参数,目前游戏本上值得参考的色域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 sRGB 通用色彩标准,一个是 DCI-P3 电影级色域标准。
- sRGB 色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色域标准 ,对普通玩家而言,100% sRGB 色域覆盖就够用了。100% DCI-P3 色域的覆盖范围更广,能够更好地满足视觉体验,更适合一些专业设计及后期剪辑工作者。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有些厂商为控制成本,会推出一些超高刷低色域的游戏本,玩家在选购时应小心提防。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参数外,游戏本的屏幕通常还会出现 G-SYNC、TUV 低蓝光认证、DC 调光、潘通色彩认证、HDR 等级认证等多种参数,这些参数基本都是关于屏幕护眼、屏幕色彩的补充技术,可以作为购买游戏本时候的补充参考维度。
接口:USB-C变幻莫测,需要注意仔细甄别
如今的游戏本接口配置都比较齐全,能够充分满足日常的外设、显示器接驳需要。
如果对外接设备有进一步的要求,那么需要充分关注接口的类型。比如外接高分高刷屏幕需求的玩家,应关注是否配备了 HDMI 2.1 接口,HDMI 2.1 不仅支持 8K/60Hz 或 4K/120Hz 视频传输,还有 VRR 变化刷新率和 ALLM 自动低延迟模式等功能,可以有效减少延迟或卡顿撕裂现象。有外接NAS设备的玩家,还需关注是否配备更快传输速率的2.5G 网线接口,若只是普通的游戏玩家,正常的网线接口也够用。
此外还需关注游戏本配备的 USB Type-C 接口协议,目前的 USB Type-C 接口承载了 USB 3.2 Gen1/Gen2/Gen2*2 以及 USB 4、雷电 4 五种不同的协议,每种协议的速率、支持的功能都不尽相同,需要大家仔细甄别,具体差异我们简单列了一个表格供大家参考,有的品牌在介绍的时候可能不会特别详细,这时候不妨问问客服具体的接口协议是什么。
最后,如果有高质量、高灵活、高控制性的语音需求,还要关注是否具备独立的麦克风接口,一般的混合音频接口在音质上会稍差一些,不过常规的二合一接口也可以满足大家的基础需求,这个部分无需过多在意。
散热:硬件配置不代表散热能力,学会阅读热成像图
散热是笔记本配置的一个隐藏环节,大部分人都听说过某个品牌的笔记本散热好或者不好,但是如果让他具体来说说这种评价的依据是什么,通常只会得到一些模棱两可的答案。散热能力对使用体验的影响是全方面的,风扇的噪音、键盘的温度、性能的表现等多个层面都可以作为评价散热能力的维度。
首先我们给游戏本的散热设定一个基本的及格线:在双烤测试中达到了厂商标定的 CPU/GPU 功耗释放数值,就认为这款产品的散热能力是没有问题的(没达到标定,可以告一波虚假宣传了)。在及格线之外,核心温度更低、键盘温度更低、掌托温度更低、风扇噪音更低都是散热的加分项,不过这四个维度几乎不可能同时出现,大家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们很难通过硬件的配置参数来判断一款笔记本的好坏,N 根铜管、X 个风扇、xxx 片扇叶、xxxx mm² 的均热板、液金导热涂层,这些只能说明厂商为了获得好的散热表现付出了努力,并不能直接代表笔记本的散热能力。
想要知道一款笔记本的散热情况,还是要看具体的评测数据,热成像图是了解其散热表现的最直观工具。以机械师曙光 16 Pro 水冷游戏本热成像图为例,风冷模式下,键盘的 Max 温度更高,上方的热辐射面积更大,底壳的中心位置及左右出风口的都有热辐射,而在水冷模式下,键盘 Max 温度降低,键盘顶部的热辐射面积减小,底壳的热量分布更加集中在导热铜管上。
通过这组热成像图,可以看到水冷加持后,机身热辐射面积减少,表面温度降低。这就是更好的散热系统带来的优秀效果。阅读热成像图时,最高温度、平均温度都只是参考,确定机身表面的热量分布更有意义。
对散热表现有更高追求的同学,建议多查看评测文章中的热成像图解析部分,看看产品的散热表现是否符合你的口味。
总结
这一次的选购指南我们把对选购游戏本影响最直接的硬件配置都拿了出来,尽可能详细、通俗地介绍了游戏本硬件配置上的方方面面,但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对产品的侧重点和期待也不同,再加上产品的外观设计、品牌宣传等因素影响,选购游戏本时仍然会有一些疑问,有相关需求的值友不妨多多关注我们的「游戏本」专区,我们会定期给大家带来最新的游戏本产品推荐。
以上就是本期选购指南的全部内容了,欢迎各位值友点赞收藏评论,为我们提提意见,也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需求,我们尽可能帮助你买到心仪的产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